關于農歷佳節(jié)二月二龍?zhí)ь^的來由
發(fā)布時間:2013-03-13 09:00:00
瀏覽次數:4337
今天是農歷的一個佳節(jié),二月二龍?zhí)ь^。華意電力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這一節(jié)日的傳說和各地的民風習俗。
“龍?zhí)ь^”的來歷
武則天稱帝之后,大唐天下一夕姓武。武則天改國號為周,自稱周武皇帝。這在中國封建史上是一次革命,婦女從“三從四德”的閏闈中走上至高無上的寶座,對封建傳統(tǒng)無疑是一個震撼。傳說中講,武則天做天子,惹怒了玉皇大帝(中國五千年文明史,男人篡位合乎天理,女人卻不行,連天帝也怒了。這實在可以看出男尊女卑是如何根深蒂固)。玉皇傳命太白金星,叫他通知四海龍王,三年不得降雨人間,以示對武后的懲罰(群主和神祇們?yōu)榱俗约旱淖饑篮屠妫偸菍o辜的百姓作為無謂的犧牲品。三年無雨,誰苦?百姓苦!能叫武后餓肚子嗎?能叫權臣富豪餓肚子嗎?)四海龍王按照玉帝的命令,不但莊稼保不主,老百姓吃水都有困難了。司管天河的玉龍見生靈涂炭,萬民悲愴,動了惻隱之心,不顧玉帝的命令,決心拯救人間大眾,在天河里喝足了水,布云施雨,普降甘霖。玉龍救了萬民,但惹惱了玉帝。玉帝對龍說,待至金黃色豆開花,方放他出去。
天下百姓,感激玉龍拯救之恩,決心想法子救出玉龍,便約好天下各處人家,都在二月初二這天爆炒金黃的包谷米子。玉龍見此情景,靈機一動,向天呼叫太白金星,說:“金豆開花了,放我的時候到了,你還敢違抗玉帝圣旨不成了”太白金星閣下向人間一看,果然遍地金豆開花,于是信以為真。便放玉龍。此后,為了紀念敢干違抗天旨普救萬民的玉龍,每逢二月二,人們就爆炒金豆。
民間傳說,每逢農歷二月初二,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,從此以后,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。所謂“龍?zhí)ь^”指的是經過冬眠,百蟲開始蘇醒。所以俗話說“二月二,龍?zhí)ь^,蝎子、蜈蚣都露頭。”因此,這天也叫“春龍節(jié)”。
二月二的食俗
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面條、春餅、爆玉米花、豬頭肉等,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,但大都與龍有關,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“龍”的頭銜,如吃水餃叫吃“龍耳”;吃春餅叫吃“龍鱗”;吃面條叫吃“龍須”;吃米飯叫吃“龍子”;吃餛飩叫吃“龍眼”。
?
吃春餅叫做“吃龍鱗”是很形象的,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。春餅有韌性,內卷很多菜。如醬肉、肘子、熏雞、醬鴨等,用刀切成細絲,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、肉絲炒菠菜、醋烹綠豆芽、素炒粉絲、攤雞蛋等,一起卷進春餅里,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面醬吃,真是鮮香爽口。吃春餅時,全家圍坐一起,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里,隨吃隨拿,熱熱乎乎,歡歡樂樂。
民諺有云:“二月二剃龍頭,一年都有精神頭”,所以這天大人小孩都相繼的理發(fā),希望沾點“龍氣”,圖個吉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