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電線電纜行業該如何開拓市場迷局?
發布時間:2011-12-26 09:00:00
瀏覽次數:5653
特高壓建設帶動了相關設備的國產化,使我國輸配電設備制造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。輸電設備中,輸電電纜、鐵塔、絕緣子、串補及其他柔性輸電設備投資占比分別為23%、16%、3%,從總量來看輸電電纜受益最大。特高壓設備市場也一直是國內外電力設備廠商競相爭奪的對象。特高壓設備市場一直是國內外電力設備廠商競相爭奪的對象,成為國內外重要設備企業“兵家必爭”之地。特高壓工程的建設帶動了國內相關設備的國產化,對國內特高壓技術的推動作用不可小視。但同時國外企業也已看好這個機遇,紛紛通過合資辦廠、技術轉讓等方式搶占特高壓設備市場。
首先:資金整合.電線電纜行業對資金的依賴性比較大。受銅、鋁、塑料等原材料價格的影響,線纜制造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。資金緊缺,資金鏈吃緊成為制約中小型線纜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。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,線纜企業的兼并重組、資金整合成為必然趨勢。
其次:設備整合.生產設備是企業的固定資產,也是企業重要的資源。而各企業生產的產品中,很多業務都是偶然性、不經常發生的。因此,企業部分的生產設備就會長期閑置。資源的閑置是最大的浪費。所以企業要認真分析相關設備的利用情況,對企業的生產設備、生產線進行整合。
為中國線纜經濟融入全球市場,需要更多的標準競爭意識和民族擔當的責任感。中國企業同樣要學會用標準和對手競爭的技術謀略。如果中國國際招標的大項目,也設定國家標準,今后的市場競爭優勢就會明顯體現出來。事實說明,什么都做結果只會是什么都做不好。在未來幾年國線纜制造業還將持續經歷一段困難的階段。必須有一批中堅力量,始終專心于線纜業的發展,支撐起中國民族線纜產業的大旗。專業化的發展,可以沿著產品和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,發展空間其實是巨大的。
當中國的眾多企業開拓國外市場的時候,我們發現國外除了有一系列的貿易保護壁壘之外,還往往通過技術標準的制定來設置技術壁壘。技術壁壘同樣使中國企業付出足夠的生產成本和推銷成本。比如,進入美國市場要通過UL認證,到歐洲要符合歐盟標準;歐洲一些產業甚至每兩年就要修訂一次標準,目的很明確,就是讓你圍著他們的標準轉。而中國的標準遠遠跟不上新興市場的變化。風電、核電、光電復合、電網智能電網等前沿產品都沒有國標的前期介入。
?